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
查看更多 >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执行董事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副院长
时空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华大研究院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所长
单细胞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华大研究院超级细胞研究所所长
生物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华大研究院生物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
群体基因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华大研究院精准健康研究所研究所所长
合成生物学领域首席科学家,华大研究院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主任科学家
酶工程领域首席科学家,华大研究院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汪建
现任华大集团董事长。 1979年毕业于湖南医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疗系,1986年获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1988至1994年期间,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爱荷华大学、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主导成立西雅图华人生物医学协会,策划将人类基因组计划引回国内。1994年回国创建吉比爱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1999年为承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中国部分,主导创建华大基因。2003至2007年任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南下深圳,建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及之后的科研、教育与产业体系。全球新冠疫情期间,汪建率队72小时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验盒研发,并打造出高通量核酸检测实验室—— “火眼”实验室,快速提升检测效率,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杨焕明
现任华大集团董事、理事长。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后在法国、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德国国家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丹麦皇家科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了华大基因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他和他的团队为“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国际癌症基因组计划”等国际合作的基因组计划,以及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人类泛基因组学、古人类基因组、肠道Meta基因组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讯
现任华大集团执行董事、华大研究院院长,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副主席(ISO/TC276),ISBER (国际生物及环境样本库协会)中国区主席、世界经济论坛未来理事会委员、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委员会(SAC/TC559)专家委员,深圳市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深圳市医学会第一届基础医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具体研究方向包括测序仪及相关技术开发,单细胞测序技术,时空组测序技术(stereo-seq)以及测序技术在疾病和农业上的转化应用研究。目前已发表在包括《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顶级科学杂志在内的 SCI 收录论文 300 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 15 篇,通讯作者 60 篇,连续七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获授权专利 34 项。主持或参与多项重大项目,包括国家 863 测序仪开发项目、发改委产业集聚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曾荣获“科技部大挑战青年科学家”、“鹏城杰出人才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 年 7 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授予“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章文蔚
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副研究员,南昌大学硕士,深圳市高层次人才,2008年加入华大,目前主导国产基因测序仪生化技术研发,成功推动自主基因测序仪在人类基因组学、农业基因组学、微生物及海洋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向包括:高通量测序、合成生物学和分子酶工程等,已发表SCI收录论文30篇,申请发明专利13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转化价值超过亿元。
陈力群
现任华大集团副总裁,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毕业于海军潜艇学院技术指挥专业,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海军潜艇部队转业后曾历任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党委书记、财务装备司副司长、中国融通旅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筹备组成员、副书记。2007∽2009年挂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主任助理。
从事过海洋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装备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曾任国家海洋标准化委员副主任委员,海洋生态、海洋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0年加入华大,目前负责海洋相关战略管理。
方晓东
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生物信息学博士,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2006年加入华大,长期从事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研究、工具开发、业务开拓和运营管理工作。参与众多科研项目,在Nature和Science系列杂志发表科研文章数十篇。带领团队进行业务推广和项目执行,完成业务年收入上亿元。
顾颖
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辛辛那提大学博士,深圳高层次海外人才,2014年加入华大研究院,主导建立华大研究院基因组编辑平台,带领团队实现多物种基因组改造技术的研发及标准流程建立,推进细胞治疗在遗传病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发,构建多物种遗传改造核心技术,推进基因组改造技术在医学及农业中的科研与应用研发。研究方向包括: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干细胞及基因编辑技术。已发表 SCI收录论文 27篇,申请发明专利 14 项。
张二春
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经济师,南开大学硕士。2009年加入华大,目前主导研究院共享支撑中心工作,分管人力资源、财务、行政后勤、知识产权等多项工作。带领团队在科研团队的人才梯队建设、财务健康运营、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
陈奥
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时空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所长,2013年加入华大研究院,目前主导开展时空组学技术研发,计划启动人类空间组计划,开展人类细胞“谷歌地图“的绘制,构建生命科学和精准医疗的桥梁。研究方向包括:高通量测序技术,时空组学等,申请发明专利90余项,参与国家863项目并成功结项。成功实现DNA纳米球制备和装载、单色、双色和四色cPAS测序、双端测序等关键测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DNBSEQ系列测序仪上,数据产量和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刘龙奇
刘龙奇,博士,研究员, 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并加入华大,现任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超级细胞所所长,单细胞组学首席科学家,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担任南方科技大学业界导师、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Human Cell Atlas (人类细胞图谱)亚洲联盟成员,粤港澳大湾区单细胞组学联盟主要发起人之一,时空组学全球联盟发起人之一。
曾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首届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资助,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主导研发国产高通量单细胞微流控系统DNBelab C4并完成产品转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研发目前高分辨率和大视场的空间组学技术Stereo-seq。首次实现了人类全能干细胞的体外诱导(Nature,2022),主导完成世界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全细胞图谱绘制工作(Nature,2022),主导完成重要模式生物小鼠,斑马鱼,果蝇的胚胎发育的首个时空转录组图谱绘制(Cell,2022; Developmental Cell,2022; Developmental Cell, 2022)。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成立了时空组学大科学联盟STOC,吸引了全球25余国家150余科研团队加入。近年来在Nature, Science,Cell, Cell Stem Cell, Immunity, Nature Materials, Developmental Cell,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或评论50余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0余项。
黎宇翔
黎宇翔,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首席科学家,生物智能技术研究所所长,2010年加入华大研究院,目前主导华大时空组学相关的算法工具及可视化平台开发,其空间分辨率以及数据处理效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先后参与动植物基因组研究,DNBSeq系列测序仪的basecall算法开发,结果发表在Sicence、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
金鑫
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群体基因组学领域首席科学家,精准健康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博士,2009年加入华大研究院,长期从事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等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基于游离核酸的群体遗传学,复杂疾病动态基因组学,复杂遗传疾病生物信息分析与数据库建立等。已发表Nature等收录论文33篇。
沈玥
沈玥,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成生物学领域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爱丁堡大学博士,“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2010年加入华大研究院。研究方向包括:合成基因组学及相关的使能技术开发及应用探索,已发表SCI,Nature等收录论文26篇,申请发明专利24项,其中已授权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4项,主导编制国家标准与广东省地方标准各1项,企业标准7项。部分科研成果入选“2017 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与“2019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荣誉。
董宇亮
董宇亮,现任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酶工程领域首席科学家,生物化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深圳分子酶工程实验室负责人,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013年加入华大研究院,目前主导新测序技术和组学检测技术的开发工作。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转化价值达到亿元。
Dieter Söll
Dieter Söll教授,美国耶鲁大学斯特林(Sterling)教授,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同时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外籍成员和克罗地亚科学和艺术学院通讯院士。他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研究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理解翻译机器(包括tRNA和氨酰tRNA合成酶等)如何解码密码子和基因密码子拓展技术相关研究。累计在Nature、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超过600篇学术论文。
主页链接:https://trna.research.yale.edu/
George Church
George Church 教授,现任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哈佛和麻省理工健康科学与技术科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同时担任IARPA BRAIN项目和NIH基因组科学卓越中心主任。他是全球基因组工程、系统和合成生物学的先驱,在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方面均拥有丰富经验成果,合作创办生物技术公司十余家(Knome 、PierianDx、Alacris、AbVitro、Juno、Genos、Veritas Genetics、Gen9、Editas、Egenesis、enEvolv)。荣誉包括选举NAS和NAE和富兰克林鲍尔奖得主在科学成就。累积发表了超过500篇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150余项,出版Regenesis专著。
主页链接: http://arep.med.harvard.edu/gmc/
Karsten Kristiansen
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丹麦自然科学院院士,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系原系主任。长期从事基因组学、代谢性疾病与饮食等研究。
主页链接: https://www1.bio.ku.dk/english/staff/?pure=en/persons/161470
Lennart Hammerström
Lennart Hammerström,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杰出教授。原发性免疫缺陷相关免疫遗传及免疫治疗专家,瑞典战略基金会成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委员会委员,伊朗德黑兰免疫缺陷中心咨询委员会成员,ERC advanced grants评委会成员等,先后获得欧盟笛卡尔奖、瑞典皇家科学院Hilda and Alfred Erikssons奖等。Hammarström自197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致力于临床免疫学方向的研究,得到瑞典研究委员会,欧盟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多项经费支持,在该领域发表近700篇文章并得到超过33000次引用。
Miguel Esteban
Miguel Esteban,研究员,干细胞和细胞命运调控领域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顾问专家, 2011年获“羊城友谊奖”(当年广东省仅10人);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018年获广州黄埔开发区“创新人才之星”;2017年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2018年获CSSCR中国干细胞研究创新奖;2019年获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同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0年获广东省外籍高层次人才。
他积极投身于建设“健康中国”,在生物医学事业特别是干细胞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Miguel A. Esteban研究员自2008年全职到华工作以来,围绕重编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共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36篇(影响因子总计372.612,他引总计2853次),专利13项(包括1项国际专利),并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9项。在国际化事务方面,成功组织承办2018年“第十一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包括邀请Nature旗下多个杂志主编进行访问和交流,协助本单位引进多位外国专家人才。在学科交流方面,多次受邀参加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包括2010和2017年国际干细胞学会(ISSCR)和2015年澳洲干细胞学会(ASSCR)并作大会报告;曾担任多个杂志编辑,2017年担任著名综述杂志Current Opinion in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中“体细胞重编程”版块的客座编辑,负责邀请全球一流科学家为该版块投稿。在华工作期间推动了多项重大国际合作并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干细胞领域的人才。2019年,他得到国家总理李克强的会见。
Susanne Brix Pedersen
Susanne Brix Pedersen,丹麦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系教授。研究肠道菌群与小儿过敏、细菌IgA-Seq技术等。
主页链接:https://www.dtu.dk/english/service/phonebook/person?id=5787&cpid=&tab=1
蔡毅之
蔡毅之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终身讲席正教授,剑桥Sanger研究所教授,香港大学访问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研究所PI(兼职),合成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共同主任。蔡毅之教授发起并协调了国际合成酵母基因组计划(Sc2.0),推动世界10余所顶尖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重新设计与合成酿酒酵母的整个基因组。蔡毅之教授实验室参与开发了最早的合成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GenoCAD)和第一个全基因组设计软件(BioStudio),在基因组合成自动化方面属于世界领先水平;建立了英国第一套高度自动化的DNA组装平台-Edinburgh Genome Foundry。
主页链接: https://www.cailab.org/
程功
程功,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传染病学相关研究。他带领团队在蚊媒病毒感染传播机制与抗病毒免疫研究领域进行长期探索,其一系列工作促进了蚊媒病毒传染病知识概念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代表着我国在蚊媒病毒传染病这一生命医学热点领域的重要突破。以上研究在《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主流刊物发表,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授权并申请国际专利。研究工作已处于蚊媒病毒研究领域的世界前沿。程功教授曾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项目、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树兰医学青年奖、中源协和生命创新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英国皇家医学会“牛顿高级学者”等奖励荣誉。
高彩霞
高彩霞,研究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基因组编辑中心主任。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研发的“植物基因精准编辑技术”获国际著名技术评论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6年十大“最具产业化前景”技术突破之一。课题组CRISPR植物表达相关载体提供给全世界超过400个实验室使用。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杰出技术人才”,2016年因在“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改进重要农作物”的贡献入选Nature评选的“十大中国科学之星”,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和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目前任国际期刊Genome Biology、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Journal of Genomics and Genetics等期刊编委。
石正丽
石正丽,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及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 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四级)副主任、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主任、生物安全工作委员会主任、新发病毒学科组组长。研究方向为新发病毒病原学,主要包括分子流行病学、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病毒的起源和进化、病毒的检测技术和病毒跨种感染机理,在野生动物传播的病毒的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病毒的感染机理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她的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分离和鉴定2019肺炎的病原为一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virus);2)鉴定一株造成2016-2017仔猪腹泻的新型冠状病毒来源于蝙蝠;3)证明菊头蝠是SARS冠状病毒自然宿主;4)发现多种蝙蝠新病毒。迄今为止发表论文170多篇, 包括在Nature、Science 、Cell, Cell Host Microbe、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等刊物上作为通讯作者的文章,被SCI引用4000多次。主持和承担国家973专项课题、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2014-2019年连续6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免疫学与微生物学)。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9年入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fellow。
理事会人员
理事会人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