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业务相关咨询电话:

临床检测:400-605-6655
科研服务:400-706-6615
司法服务:400-900-2616
测序仪器:400-096-6988

前台电话:+86-755-36307888

传真:+86-755-36307273
客服邮箱:info@genomics.cn
媒体联络:media@genomics.cn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云华路9号华大时空中心(518085)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及时播报华大科研、教育、产业等方面的相关资讯

首页 华大集团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不爱实验室爱珠峰?揭秘华大科学家们的“另类”探险

不爱实验室爱珠峰?揭秘华大科学家们的“另类”探险

发布日期:2024/05/23

谁说科学家就只能待在满是瓶瓶罐罐的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华大这群以探究生命奥秘为己任的“不安分”的科学家们,偏偏爱上了户外“实验室”——高山之巅、雪山之巅。就在昨天,70岁的“汪老师”——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再次带队登顶珠穆朗玛峰,还把科研的触角延伸到了世界之巅!

微信图片_20240523140048.jpg

汪建带队成功登顶珠峰

登山,他们是认真的!

翻开华大人的登山史,你会发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000米以上的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号称“冰山之父”、海拔7000多米的慕士塔格峰……这些很多人可望不可及的雪山,都是他们的挑战目标。

挑战生命极限,谱写精彩人生。据统计,截至2024年5月,华大人累计登顶珠穆朗玛峰10人,卓奥友峰9人,希夏邦马峰2人,慕士塔格峰12人,玉珠峰24人,洛堆峰19人,四姑娘山大峰23人……妥妥一支“登山梦之队”!


“三好”文化:华大人的动力源泉

为什么华大人如此热爱登山?这和他们的“三好”文化——“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密不可分。汪老师说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所以,华大鼓励各种运动,办公楼里健身房、站立办公区、万米跑道、空中吊环等应有尽有,还有各种运动社团,篮球、足球、羽毛球、舞蹈……每年9月9日,华大人还会举办“九九健康节”,用长距离徒步等各种运动方式为华大庆生,场面那叫一个热闹!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011.png


科学探险:不止于攀登

对华大人来说,每一次登顶,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科学未知的探索。珠穆朗玛峰地区远古时期曾是一片海洋,沧海桑田,如今成为了世界最高峰,这里的生命演化与深海有何不同?高原环境对人类健康、农业发展有何影响?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早在14年前,汪建就曾登顶珠峰。也是在那一年,华大科研团队揭示了人类适应高原环境的秘密——EPAS1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可以阻止血红蛋白浓度过度升高,从而降低了高原病的发生风险。这项研究阐明了人类基因组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变化,为高原缺氧性疾病的预测、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科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

微信图片_20240522152549.jpg
2010年5月,汪建和王石成功登顶珠峰


2010年7月2日,华大科研团队揭示了人类适应高原环境的秘密——EPAS1基因突变,相关研究在《科学》杂志发表.png
2010年7月2日,华大科研团队揭示了人类适应高原环境的秘密——EPAS1基因突变,相关研究在《科学》杂志发表

不仅如此,2014年,华大参与的另一篇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丹尼索瓦人基因渗入可能帮助当地人更快适应高原环境的特殊机制。研究发现, EPAS1基因单体型结构与已灭绝的丹尼索瓦人高度相似,这表明古代基因交流可能在人类适应极端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438.png

2014年7月2日,华大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藏族人高原适应性的研究成果

此外,华大还参与了青稞、藏羚羊、牦牛等高原动植物的基因组研究,为揭示物种对极端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也为高原生态保护和生物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命至上,从我做起。2024年,华大再次来到珠峰,这一次,华大带来了基因测序仪DNBSEQ-G99和DNBSEQ-E25、无线掌上超声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登山队员在高原适应性训练和攀登过程中的生理指标、脑认知、眼动、眼底、运动机能、心肺超声等多维表型数据进行持续监测,获得了基因组、蛋白组、代谢组、影像组及细胞组等多组学数据,助力构建高原人体健康生命大模型,希望在时空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遗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理解。


从深海到高峰,探索生命起源与演化

宇宙演化、意识本质、物质结构、生命起源……都是亟待探索和破解的前沿课题。

拓展认识自然的边界,开辟新的认知疆域。除了攀登高峰,华大的“科学探险家”们还深潜海底,探索地球最深处的生命形态和生态变迁。

2021年,华大汪建、徐讯、刘姗姗跟随“奋斗者”号下潜至万米深渊,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最深区域进行科考作业。这是目前已知的海洋最深处,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另三极为北极、南极和“高极”青藏高原)。

汪建也因此成为中国首位完成地球南、北极区考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下潜至全球海域最深处开展万米科考的科学家,也是全球实现这一纪录的最高龄人士。

微信图片_20240523155450.png
汪建(中)、徐讯(左)、刘姗姗(右)随“奋斗者”号下潜至万米深渊进行科考作业

这一次深潜,华大人采集了沉积物的样本、水体样本,以及像海葵、海参等生物进行研究,获得许多新发现。大海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在人类探寻生命起源、探讨生命演化的道路上,又增加了中国科学家做出的新贡献。

攀登精神:永不止步的探索

无尽的前沿,无尽的探索。从万米深渊的海洋最深处,到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华大的“科学探险家”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永不止步。他们勇于挑战、不断探索的“攀登精神”,不仅体现在登山运动中,更贯穿于他们的科研工作中——不断挑战科研难题,探索生命奥秘,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所以,下次再看到华大的“登山狂魔”们,可别忘了给他们点个赞!他们是真正的“极限”科学家,用脚步丈量着世界的高度,用科研探索着生命的长度。

Baidu
map